6月7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视察我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情况。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英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红、祁慧燕、刘晓东、崔庆伦参加视察。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占林及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视察。
马英骥一行先后来到大连绿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辽参经营管理(大连)有限公司海参批发物流市场和轴都大厦,实地查看、详细了解我市设施农业、樱桃、海参销售及数字农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在随后进行的座谈中,与会人员听取了我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情况的汇报。据了解,我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23年1月18号正式通过国家认定。产业园建设突出海参和大樱桃两大主导产业,占地面积48万亩,覆盖得利寺等14个乡镇街道,园区农户数量达10.2万户。园区创建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立“领导小组+管委会+工作专班”的管理机制,以“两区、五基地、五中心”为总体建设布局,围绕产业提档升级工程、产业融合示范工程、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目前已形成大樱桃和海参种苗繁育、生态种养、生产加工、物流运输、品牌销售、科技支撑、休闲旅游相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2年,产业园总产值达138.1亿元,主导产业产值达89.9亿元,较好地带动了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听取汇报后,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与会代表畅所欲言,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快数字农业建设等方面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马英骥要求,要加强农业顶层设计谋划。根据我市乡村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系统谋划,科学设计顶层架构,抓好产业规划布局,加大统筹协调和政策支持,落实好产业扶持政策,做好经营主体、产业载体和项目推动,强化政策和组织保障。要发挥财政的杠杆撬动作用,统筹财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助推农业产业做强做优。要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多途径开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激活发展潜力,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搭建沟通桥梁,打造联动发展平台,提高科研交流管理水平,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助力乡村振兴。要树立居安思危意识,在抓农业产业工作中要把握好数量、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围绕自身功能定位,立足做精做优原则,形成发展新优势,有效探索农业产业转型,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把瓦房店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开拓市场上的竞争力、转化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实践。
马英骥指出,要加快推动产业融合。加强园区引领作用,调整优化总体规划与产业规划,加快提质增效的政策支撑,打造集生产、加工、文旅、销售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嵌入。要充分发挥农业数字平台作用,广泛收集各项农业讯息,及时推送各类信息预警,精准化进行预测、评估,为种植、养殖户提供便利的信息途径。要树立“买天下”和“卖天下”理念,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化数字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平台建设,发挥数字乡村发展的引擎作用。要做大做强做优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瞄准高端市场,走精品路线,打造一批具有瓦房店特色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带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马英骥强调,数字农业云服务平台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动机,也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的冲锋号。要强化科技支撑。持续发挥数字技术优势, 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加快科技转化成果运用,以实实在在的成效突破发展瓶颈,千方百计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要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坚持“不求产量最大,但求品质最优”原则,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大力开展种子、种苗、种畜繁育,提升种植业、农牧业科技化水平,提高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提档增速。
记者/陈立伟 唐晓甜
来源:瓦房店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1984射手座
地址:瓦房店市西环街二段108号
网站法律顾问:辽宁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李明昌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0642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200021
互联网视听节目转播类服务备案号:辽备2017001号
瓦房店广播电视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5633004 举报邮箱:wfdtvzbs@163.com​